经营与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管理为企业经营提供环境、企业经营是企业管理的具体体现、为企业管理提供实践经验和物质基础。
在公司的初始阶段,规模不大,运转效率高,业绩不错也往往是凭借创始人的经营天赋,但是一旦扩大规模,出现了层级,管理能力就跟不上了,也成为企业发展的掣肘型因素。就验证了一句俗话:企业往往成在经营,败在管理。
成在经营,败在管理
现在的中国中小企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最基本的企业管理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最基本的管理规则还没有制定出来,员工最起码的做事方法、步骤还没有训练到位等。
生活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很多企业的投资人和掌舵人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办企业了、开工厂了、当老总了、成老板了。他们更多的关注眼前问题的解决,很少关注问题的长远、系统、全面的解决;更多的关注企业制度的建设,很少去关注企业管理体系的构建。
这样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企业的管理效率就很难得到提高,企业要想持续高效的发展也将非常困难,企业的经营业绩也不会持续得到提升。
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有效确定目标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根本不做计划
上至老总下到员工每天就凭着惯性找工作,往往是等着“事情来找他”,管理者们到处“救火式”的工作。
2. 管理随意
企业日常也做目标,但目标全在领导脑子里,没有形成书面计划,领导想到哪就做到哪,下属完全按领导的指挥行事,企业管理缺乏计划性,管理粗放,员工都普遍抱怨老板在工作、决策等方面经常性的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
3. 管理者目标不明确
管理者在进行目标设定时往往凭感觉、想当然、凭喜好、凭性子,大多数人极少去认真、系统、逻辑的梳理过。
例如,上层领导决定一个销售额目标就硬性分解到营销部门,再分解到营销人员个人头上,下属能否有能力完成这就不是领导的事情了,领导做“甩手掌柜”,只要结果。员工完成不了,领导就问责。
4. 模糊责任制
每月每周也做计划,领导也会组织下属召开会议确定下月、下周或下一个阶段,也能像对系统、规范地考虑能做多少销售额,做多少生产量,开拓多少客户,给员工培训多少次……但是很多企业由于管理粗放,在制定岗位职责过程中,很多条款大都是笼统的、定性的、粗略的工作要求,责任没有细化量化、没有实施细则、没有执行标准、没有检查考核细则。
所以,这样的责任制是模糊责任制、随意责任制。在这种随意责任制下,员工执行得好坏,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全凭个人自觉,岗位条款很少有约束力,也就造成目标无法有效分解到各部门、各班组、各岗位去落实,计划和行动“两张皮”的现象非常多。其实质还是由于从老板到企业高管工作上盲目、无知或不知所谓而导致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常常会让员工感到无所适从,并且还会给企业带来重大伤害。
更多企业管理知识,敬请关注五金圈(http://www.5jinquan.com/)。
扫码加入五金人自己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