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某个工作岗位上,做了很长一段时间,早已熟悉了日常的工作流程。但工作的时候,似乎很少有什么事情能让你打起精神、全力以赴,通常把这样一个职场阶段称为「职业倦怠期」。
一个现象出现背后肯有诸多缘由,例如说:
① 长期出现工作量过大或者过少、对工作任务的控制感太弱、得不到合适的报酬、没有有效的沟通对象或者渠道、感受到了职场不公平对待、自身价值观和工作要求的不一致等等。如果加班之后是无尽的加班,假期是无缘的幻想,真的很绝望啊。
② 对个人要求过高,如角色冲突(又做决策又做执行)、角色模糊、有压力事件、过重的工作负担和紧张的工作氛围等等。工作要求过高容易让人感到耗竭,在工作中表现麻木,缺乏同理心。
③ 工作资源缺乏,也即为了完成工作可以运用的资源不足,如时间、能力和机会不足等等。就像让你每天跳起来摘果子却没有梯子,资源不足让人难以从耗竭的状态中恢复起来。
④ 不值得,当我们的“投入”远远超过“产出”时,往往容易产生工作倦怠感。
出现上诉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改善,度过这样的瓶颈期呢?
一、寻求新的挑战
在工作中主动寻求难度更大的项目。这里的关键在于「主动」二字。
新的挑战也可以来自一份新的工作。很多人在遇到职场瓶颈和倦怠期的时候都会想到跳槽。
很多朋友对「跳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有些人似乎觉得,只要换一份工作,去一家更好的公司,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但其实未必,跳槽带给你的只是一个表面的变化——环境、工资、甚至是职称,但你的工作内容却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虚假的新鲜感」,等新鲜的劲头过去,很快你就会回到原来的倦怠状态。
所以,跳槽不是应对职业倦怠的万能药,只有当跳槽带来新的工作内容迫使你去学习和进步,那才能真正地帮助你走出倦怠。
二、做业余项目
业余项目给人带来的掌控感和满足感,是在工作中很难获得的。
除了做和你本职工作相关的业余项目,你也可以选择做一些不那么相关的事情。例如: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穿搭经验成为时尚博主;给自己的宠物猫建一个微博账号专门发宠物的日常;开一家没有店铺只做周末外卖的自制奶茶店……
业余项目最重要的作用应该是作为一个工作以外的出口和补充,你不必刻意追求什么结果,享受过程,为自己而做。
三、庆祝每一个小目标的达成
有时候我们感觉倦怠,是因为感觉目标太难、压力太大,或者时间太长,难以获得自我效能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运用好的策略——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目标。
每当完成一个小目标,就互相鼓励一下,或者大伙一起出去搓一顿,high一下,然后继续加油完成下一个小目标。
时不时的鼓舞能撼动人心,也能藉慰自己,毕竟生活并不容易,时刻分享才更有益。
四、寻求朋友、导师的帮助
很多时候,在我们遇到低谷的时候,我们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走出来。这时候,他人的帮助、尤其是那些曾经有过相似经历的人,往往能给你一些疏导和启发。
在职场上,我们有过很多困惑。但很多时候,在和同事、朋友聊天之后,会发现他们其实也曾经、或正在和自己有一样的困惑,那种「原来你也一样」的感觉会让自己的心里多几分释然。
五、休息和放假
当你处于职业倦怠期的时候,你的工作效率会下滑,这样很危险。
因为工作时间越长,你的效率就会越低,你对自己也就会越不满意,你对工作也会越来越疲倦,一直恶心循环,得不偿失。
而打破这个循环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休息。
休息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的事情。一旦休息,你会发现,项目来不及完成,事情无人交接,即使有人交接但还是不放心,甚至一些销售行业的人,业绩才是你立命之本,休息就代表没钱。
所以在休息这方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节奏最重要。
有的人每天需要睡 9 个小时才能保证白天精力充沛,而有的人则只需要睡 5 个小时。有的人通过睡觉休息,而有的人是通过唱歌、跑步、打游戏来休息。
同样的,也只有你自己最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放假——五一和国庆是法定假日,却未必是你的大脑想要休假的日子。找到你自己的节奏给自己放假,才能好好休息。
更多职场生存法则,敬请关注五金圈(http://www.5jinquan.com/)。
扫码加入五金人自己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