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市场监管局、省委文明办和省商务厅共同发布《陕西省餐饮业分餐制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细化在全省餐饮企业推广分餐制的具体措施,积极倡导公众树立文明餐桌新风尚。
随着夏季温度的升高,食品安全工作进入高风险期,为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夏季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北京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启动餐饮服务单位夏季食品安全检查。
6月9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不合格食品风险控制及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泉州市鲤城区陈琴家禽肉摊、泉州市鲤城区锦霞牛肉摊等4家摊点因销售的家禽肉或牛肉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均被处没收违法所得,并各处罚款10万元。另有2家食品经营单位因能履行责任而免于处罚。
近日在北京永辉超市,记者发现在同一“保健食品销售专区”货架上,有三种“红牛”饮料在同时销售。三种“红牛”包装装潢从正面看几乎“一模一样”,从外观上很难分辨。
近日,青海省海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农牧部门在全州范围内深入开展食品流通环节非洲猪瘟病毒专项抽样检测工作,着力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着安心。
6月11日,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第14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曝光了7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农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及质量指标问题。
为优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2020年6月3日起,包头市市场监管局对味精、番茄酱、薯类食品、酱腌菜、水果干制品、炒货坚果及蛋制品七大类、八个品种实行“告知承诺制”。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安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促进生鲜农产品流通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相关文件精神,赤峰市市场监管局日前以“六个清查”为主要内容开展了流通环节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专项整治行动。
近日,西安市高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1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通告称,近期,高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抽检,本次抽检的产品主要包括饼干、饮料、豆制品、方便食品、糕点、罐头、酒类、粮食加工品、食糖、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等12类食品35批次样品,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34批次,不合格样品1批次。
记者从重庆海关获悉,6月3日至12日,在重庆海关所属西永海关的监督下,一批总价值约为4500万元的过期跨境电子商务产品被集中进行持续10天的分批次无害化销毁。
记者从重庆市商务委获悉,重庆消费市场已明显回暖,1-4月,重庆餐饮收入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5个百分点,回升幅度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前茅。
广州市番禺区政府高度重视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组织全区各打私职能部门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行动。今年1月至5月,全区共查获走私冻品592吨,查扣“三无”船舶、走私船舶52艘,刑事拘留28人,有力维护了全区食品安全和市场秩序。
进入夏季以来,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雨量充沛,野生蘑菇生长进入旺盛期,近期各地因误采误食野生蘑菇导致食物中毒事故时有发生,而有毒蘑菇不易鉴别,食用有毒野生蘑菇中毒后没有特效疗法,病危病死风险率极大。为有效预防误食有毒蘑菇,根据《永州市食安办转发〈湖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的通知〉》,湖南省东安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扎实做好野生蘑菇防控工作。
夏粮丰收在望的背后,是“干活挑着金扁担”的农业现代化变革。这“金扁担”是农机应用推广的动力,是种业科技进步的硬支撑,是经营体系创新的软实力。曾几何时,“三夏”麦收,从造场、割麦、摊场到碾场、扬场、入仓,让人腰酸腿疼,麦芒扎身。如今,一系列农业变革不仅改变着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还稳定和提升了粮食产能与品质。
为深入推进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违法宣传等行为,近日,河北省邯郸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开展2020年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环节飞行检查的通知》,决定自6月15日起,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周的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环节飞行检查。
为进一步规范茶叶市场经营秩序,提高砖茶质量安全,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青海省西宁市市场监管局根据《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食盐和砖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立足职能,精心部署,从茶叶的流通环节入手,开展茶叶市场专项排查整治工作。
为及时发现质量安全风险,对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近日,安徽省和县市场监督局对可能存在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的产品开展了质量安全风险监测。